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文學史專題討論下
Topics on the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(2) 
開課學期
109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臺灣研究學程  
授課教師
黃美娥 
課號
TwLit7002 
課程識別碼
145 M0022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國青324 
備註
兼臺灣研究學程,臺灣文學領域。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2TwLit109_2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是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的必修課程,這一方面是基於「臺灣文學」作為一門新興學科,鑽研臺灣文學史著作有助於快速掌握相關文學作品、作家、文學思潮、論爭、流派等現象;另一方面,亦緣於文學史研究與文學批評、文學理論息息相關,自是文學研究範疇中的重要一環,故需予以重視。至於本課程授課方向與單元設計,除了關注「臺灣文學史」自身的發生背景,以及史觀、書寫與敘述問題之外,也會針對文學史所展現的文學歷史發展階段重點進行說明與討論。由於本課程乃屬於一學年之課程,依照架構安排,本學期授課範圍擬從早期明清古典文學談起,迄於戰後1949年間各階段台灣文學發展概況,而所述將涵蓋新舊/雅俗文學。 

課程目標
關於臺灣文學史的書寫,目前兩岸除了整體綜論的文學史著作之外,尚包括分類述說,如小說史、散文史、詩歌史等,至今已經累積不少成果,本課程擬引領學生多加涉獵,進以奠定紮實之文學史專業知識。其次,考量許多著述,由於撰稿人史觀的差異,故會出現審美價值和評述趨向的不同,再加上文學史內容的洞見與不見,以及臺灣自身歷經多重移民和殖民的情境,導致文化、文學現象在發展中,往往具有延續/斷裂、差異/相似的複雜糾葛性質,需要仔細考究、釐辨,以便建構嶄新的臺灣文學史觀,同時思索再寫、重寫的可能性。

 
課程要求
課前閱讀文本與文獻材料
課中參與討論和口頭發表
課後撰寫論文報告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來信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葉石濤《台灣文學史綱》,高雄:文學界,1987。
彭瑞金,《臺灣新文學運動40年》,高雄:春暉出版社,1991。
陳芳明《台灣新文學史》,台北:聯經出版,2011。
浦忠誠《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》上、下,台北:里仁書局,2009。
黃美娥《重層現代性鏡像: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04。
黃美娥《古典臺灣:文學史,詩社,作家論》,台北:國立編譯館,2007。
邱貴芬、劉亮雅、陳建忠等著《台灣小說史論》,台北:麥田出版,2007。
黃美娥主編《世界中的台灣文學》台北:台大出版社,2020。 
參考書目
隨上課各單元進行介紹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學生出缺席、上課參與度、口頭及書面報告之各項成績,合計一百分。 
10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3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3/02  臺灣文學史觀與古典文學 
第3週
3/09  臺灣古典文學發展與作家作品論---明清時期  
第4週
3/16  臺灣古典文學發展與作家作品論---日治時期  
第5週
3/23  日治臺灣古典文學雜誌與社群研究 
第6週
3/30  跨界與同文:殖民地時期的臺、日漢文關係  
第7週
4/06  溫書假 
第8週
4/13  臺灣新文學的生成、發展及其相關問題 
第9週
4/20  殖民性、本土性與現代性書寫 
第10週
4/27  前進中央和外地文學:臺人在日與日人在臺 
第11週
5/04  皇民文學與國族認同表述 
第12週
5/11  從文言到白話:日治臺灣通俗小說面面觀1 
第13週
5/18  從文言到白話:日治臺灣通俗小說面面觀2 
第14週
5/25  戰後初期臺灣文學場域1 
第15週
6/01  戰後初期臺灣文學場域2 
第16週
6/08  重要報刊與文藝思潮 
第17週
6/15  新舊/雅俗作家、作品論1 
第18週
6/22  新舊/雅俗作家、作品論2